栏目导航
国际金价暴跌后续:市场震荡多空博弈加剧
来源:米乐m6官网 发布时间:2025-04-26 10:56:29
近日,国际金价暴跌引发市场高度关注。在2月24日冲高刷新历史高点2974.0美元/盎司之后,国际金价COMEX黄金出现快速回调。当地时间2月28日,欧洲交易时段,国际金价盘中一度跌至接近每盎司2850美元,为近三周以来的最低价格,截至3月4日,伦敦金现报2885.94美元/盎司,纽约金报2898.5美元/盎司。国内黄金市场也同步承压,沪金期货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,3月2日夜盘收跌1.4%,报665.62元/克 ,足金饰品价格从高位回落,部分地区三日之内克价跌幅高达20元。
此次金价暴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首先,美联储释放信号,美联储副主席杰斐逊3月3日明确说“服务业通胀粘性仍高于目标”,暗示降息周期可能延后。这一表态使得市场对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预期升温,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陡增,直接打压金价,美元指数应声反弹至104上方。
其次,地缘风险降温。俄乌局势出现缓和迹象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美签署矿产协议,中东冲突未进一步升级,市场风险偏好回升。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遭遇抛售,投机性多头持仓量一周内减少超30吨,创2021年以来最长减持周期。
再者,技术层面与资金分流因素影响显著。国际金价在冲击3000美元/盎司关键阻力位失败后,触发大量止损盘。同时,比特币单周波动率超35%,吸引部分高风险资金分流,加剧黄金短期抛压。此外,COMEX黄金期货库存近期出现回升迹象,此前因供应链紧张导致的短期溢价逐步消减,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降低了投资的人对黄金“稀缺性”的预期,也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。
金饰市场呈现“冰火两重天”的局面。周大福、老凤祥等品牌金价跌至880元/克左右,部分消费者因“刚买即亏”选择观望,换购需求激增,如周大福换购按现价98%折算。但老铺黄金凭借古法工艺和奢侈品定位逆势热销,单价含工费高达1184元/克仍吸引中高端客群排队抢购,凸显市场结构性分化。
投资需求则向低成本渠道迁移。实物黄金消费同比下滑11.18%,但黄金ETF持仓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,场外交易量翻倍。投资者转向银行积存金(约762元/克)或黄金股ETF,以规避品牌溢价风险,工行、建行等渠道的标准化金条销量环比增长23%,显示避险需求向理性配置转移。线上投资黄金的方式也受到慢慢的变多投资者的青睐,尤其是90后、00后投资者,他们更倾向于线上投资黄金ETF产品,因为这样的形式更具便捷性。部分投资者表示,他们从去年开始定投黄金ETF,目前收益不错,尽管最近金价大跌,但他们暂时计划继续持有。
黄金产业链各环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在产业链上游,金矿开采企业的出售的收益减少,利润空间被压缩,因为开采成本相对固定,一些小型黄金开采企业甚至有可能面临亏损,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或暂停部分开采项目。中游的黄金加工公司,虽然原材料成本会降低,但市场需求也可能因价格下降而发生明显的变化,不敢盲目扩大生产规模,担心库存积压。下游的珠宝零售行业,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金价下跌影响,若消费者普遍持观望态度,零售企业的库存周转可能变慢,资金占用成本增加 。不过,也有部分珠宝制造企业短期内因原材料成本降低,利润空间有所提高。
看空者认为,短期内金价调整压力犹存。若国际金价跌破2850美元/盎司,可能触发更深回调至2793美元支撑位,国内沪金关注650 - 670元/克区间支撑。如果后续非农数据超预期或通胀反弹,叠加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的预期,波动风险仍将持续。同时,市场情绪的不稳定也可能会引起金价在短期内继续震荡下行。
但长期牛市论者也有充足理由。2024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1045吨,中国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,凸显黄金“超主权信用资产”的战略地位。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,货币信用弱化趋势难逆转,黄金长期对冲价值稳固。高盛、瑞银等机构维持2025年金价目标3000美元/盎司,中信建投更强调“黄金第三次大牛市仍处初期”,多家私募基金认为上半年伦敦金价格突破3000美元/盎司的概率仍然较大。
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,投资者需保持理性,重视全球宏观经济数据、地理政治学局势以及央行政策动向,结合自己风险承担接受的能力和投资目标,合理配置黄金资产。对于短期波段操作者,可关注沪金650元支撑位,若跌破则观望,反弹至680元以上可逐步减仓,规避政策敏感期波动;长期配置型投资者,可通过黄金ETF或银行积存金分批建仓,成本控制在760元/克以下,持有周期建议1年以上;消费型用户,优先选择工费透明、换购政策灵活的品牌,避免为工艺支付过高溢价,回收时品牌首饰折价可能超20%,标准化金条更保值。